首体院与北京市体检中心共探体医融合新路径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3-21
3月20日上午,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滨带队赴北京市体检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双方围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大数据挖掘及体医融合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此次调研是继3月17日与北京天坛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后,首体院在体医融合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标志着我校在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迈出坚实步伐。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医融合新使命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体医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首都体育学院作为国内体育学科领域的领军院校,长期坚持“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思路;而北京市体检中心作为全市健康管理领域的权威机构,积累了海量健康数据资源与丰富的健康管理经验。此次调研旨在通过整合双方资源,探索如何将运动干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相结合,为慢性病防控、亚健康调理及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聚焦科研协作与实践创新
调研首站,团队参观了北京市体检中心社区健康促进中心,重点了解了三大创新服务场景:一是智能化健康测评中心:通过可穿戴设备与AI算法,实现体检者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12项指标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二是运动干预示范中心:展示“运动处方+营养指导”服务模式,现场演示慢性病患者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流程;三是健康教育直播基地:面向全市社区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系列科普。
座谈会上,杨海滨书记首先回顾了首都体育学院与北京市体检中心的合作基础,以及前期在北京市体育局工作期间与北京市体检中心开展的合作情况,他指出,体检中心已经在体医融合特别是运动处方制定方面,形成了多学科的均衡会诊模式,实践走在文件前面,超前布局,统筹谋划。首都体育学院近年来坚持“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建立了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并牵头主持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与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有完备的科研平台和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希望合作构建生命全周期、人群全覆盖、过程全参与的健康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科学训练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双方在体医融合、平台申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共同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体检中心张国红主任在交流中表示,感谢首都体育学院十多年来对北京市体检中心的信任和支持。当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运动干预作为低成本、高效益的非医疗手段,亟需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首体院在运动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我们积累的百万级健康数据资源形成完美互补。愿同首都体育学院在健康数据挖掘、科学研究、平台申报、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双方围绕健康数据共享机制、慢性病干预合作研究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首都体育学院科技处处长付全、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苏如峰、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张岩、科技处副处长黄兴、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周志雄、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杨少峰、以及李骁天教授、杨青竹副教授分别就相关平台申报情况、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专家互聘、体医融合产业化路径等方面深入探讨。北京市体检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润国、健康管理科科长刘峰、信息中心科长陈硕、科教科科长韩玉梅分别就慢性病队列研究长效机制、健康服务产业化发展路径、健康数据资源深度挖掘、人工智能赋能健康产业发展、联合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相关内容交换观点。
合作共识:构建体医融合创新生态
经过充分交流,双方达成以下合作共识:一是共建科研平台,联合申报相关重点实验室,发挥双方优势,共享并深入挖掘健康数据资源,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合作开展长周期慢病队列研究、体重管理研究等,为慢病防治提供科学干预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体医融合服务“北京样板”;三是通过专家互聘、联合开展培训活动、双方共建“体医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等,促进体医融合人才培养。
此次调研是首都医疗资源与体育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运动科学为健康管理开辟了非医疗干预新赛道,高校的体育科技创新成果将极大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效能。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体医融合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的跃升。
【来稿:科技处 审核:付全】